为什么小公司能胜出

多年前,让我进入技术领域的重要指路者是《黑客与画家》,现在看来,里面的一些观点可能显得过于“不合时宜”,但其大量思想至今没有过时——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是对创业公司的极度肯定和认可。

过去的创业小崽,比如 facebook(meta)、google、apple 等如今已经成了新的垄断巨头。不管是 openAI 取得的突破、还是Anthropic 等,新的创业小崽继续在复述过去的传奇。

为什么巨头拥有更大资源和人力的情况下,小公司还能够取得竞争和关注?

作者 Paul Graham 保罗的观点我很认可。

小团体=可测量性

就算你无法测量每个员工的贡献,但是你可以得到近似值,那就是测量小团队的贡献。

整家公司产生的收入是可以测量的,如果公司只有一个员工,那么就可以准确知道他的贡献了。所以,公司越小,你就越能准确估计每个人的贡献。一家健康的创业公司可能只有10个员工,那么影响收入的人员因子最多也只有10。

因此,创业或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最可能实现前文的情况,那就是你对老板说,我打算十倍努力地工作,请你把我的薪水也增加十倍吧!但是,有两个区别。第一个区别是你的要求并非向老板提出,而是直接向顾客提出(毕竟老板只是顾客的代理人)。第二个区别是你并非一个人完成这个任务,而是在一个小团体中与其他几个有同样抱负的人一起合作完成。

一般情况下,小型团队都由多人组成。只有表演或写作这样的特殊工作,你才会一个人单干。你最好找出色的人合作,因为他们的工作和你的一起平均计算。

大公司就像巨型的古罗马战舰,一千个划船手共同划桨,推动它前进。但是,两个因素使得它快不起来。一个因素是,每个划船手看不到自己更努力划桨有何不同;另一个因素是,一千人的团队使得任何个人的努力都被大大地平均化了。

如果你从一千人中随便挑出10个人,把他们放在一条小船上,他们很可能会划得更快。胡萝卜和大棒同时形成对他们的激励。身强力壮的划船手看到他个人对船的前进速度有显著影响,就会受到激励。如果有人偷懒,其他人很容易发现,并会对他提出抱怨。

# 核心问题

保罗的观点本质是组织架构决策链路的问题。大公司由于人数众多,每个人都考核目标是像上层层汇报,以得到指令,每个人心理都要悬着领导的想法。在这种架构下,管理者对第一线的技术、产品、市场并没有快速反应,他们的信息很容易是过时的,甚至是错误决策的。在这种环境下,团队内的专家、有想法的优秀员工将自己的能力犹如打到漏气的轮胎一样,不仅浪费人力,更重要的是打击团队信心。

而小公司人数很少,每个人可以直接和老板、以及客户对话,最新的信息会更激烈的碰撞,每个人工作的目标不是谁的指令,更不是多少工作量,而是直接创造有效客户价值,更容易量化成效益。即使这些信息是存在过时、存在错误,但由于管理者和最新的市场、技术接触更近,团队足够小,随时调转方向和策略也都来得及。

作者用微软雅虎等和自己三个人创造的电子商务平台做了对比,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生产效率差异是非常巨大。保罗·格雷厄姆还夸张提到过同样的一个员工,在效率差距下会产生超过 100 倍的产出差异,但我认为今天在人工智能加持下,这种差异将会更大。

随着时间的推迟,大公司会慢慢被这种结构性的反应迟钝所解体,然后消亡。马云说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存活102年,这是因为没有几个公司可以存活这么久,从全球范围看公司的平均寿命极大低于个人。

从时间上看,必定不断会有新的小公司不断竞争中成为大公司,这和生物竞争的法则非常像。当一个社会提供更充分的市场竞争、反垄断环境,小公司得以发展、壮大得更迅速。当一个社会更强调稳定、已有秩序,那么大公司将会更顽强。

但终究硅谷传奇会不断上演,这场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之变会是一个新的起点。

更新时间: